首页

长沙艾玛女王联系方式

时间:2025-05-25 17:43:41 作者:全国冬小麦陆续开镰 春播粮食过八成 浏览量:43765

  “京津冀如同一朵花上的花瓣,瓣瓣不同,却瓣瓣同心。”谈到京津冀协同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曾以“花”为喻,形象地阐述北京、天津、河北三地的关系。

  2014年2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召开座谈会,听取京津冀协同发展专题汇报。总书记指出,京津冀地缘相接、人缘相亲,地域一体、文化一脉,历史渊源深厚、交往半径相宜,完全能够相互融合、协同发展。“京津冀协同发展意义重大,对这个问题的认识要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

  这是新时代布局落子的第一个区域协调发展国家战略,为这片广袤大地谋划了发展的无限可能。

  10年来,在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下,京津冀三地经济总量连跨5个万亿元台阶,2023年达10.4万亿元,是2013年的1.9倍。京津冀与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为引领我国高质量发展的三大重要动力源。

  今天,张北的风点亮了北京的灯,秦皇岛的海滩是三地的后花园。从社保卡“一卡通用”到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从“河北净菜”一条龙服务到天津港冷链物流扩容,京津冀协同发展给百姓生活带来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

  21.6万平方公里的京畿大地,处处焕新颜。

  新城市 新生活

  100多公里,复兴号50多分钟风驰电掣,京雄高速一小时便可抵达——这是北京到雄安的旅程。不到7年时间,雄安新区从无到有、从蓝图到实景,一座高水平现代化城市正在拔地而起。

  雄安的故事,酝酿已久。

  位于华北的京津冀大地,多年来地区间发展不平衡:一面是人口膨胀、交通拥堵等“大城市病”突出,一面是京津周边地区过于“瘦弱”,呈现显著差距。

  “眼看北京市的人口总量将在一两年内达到城市承载能力的‘天花板’。首都首先是政治中心,不是‘大杂烩’,不能‘胡同里办工厂’、搞‘地摊经济’。” 2023年5月10日,在雄安考察时,习近平总书记回忆起设立雄安新区的缘起,“雄安新区是为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而诞生的,不是为了简单建一个新区、建一个新城,这个定位一定要搞清楚。”

△2023年5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雄安新区考察调研。

  从2017年至2023年,习近平总书记三赴雄安。调研、决策,规划、建设,雄安的每一步,都倾注了总书记的关怀。他强调,真正把高标准的城市规划蓝图变为高质量的城市发展现实画卷。

  在容东片区南文营社区居民李敬和家,总书记与正在上高二的李紫涵有这样一段对话:

  “明年就该高考了,有什么志向吗?”

  “我想学医。大学毕业后,一定要回到新区为家乡做贡献。”

  “好啊!”总书记投以赞许的目光,“你们这一代是我们国家进入现代化、进而实现民族伟大复兴寄予希望的一代。雄安这个地方将来是全中国的一个样板地,千年之城,久久为功,一开始的起点就是最高的。年轻人有激情、有乡情,学成归来、造福桑梓,一定会干出一番大事业!”

  今天的雄安,朝气蓬勃、生机盎然,吸引许多怀揣梦想的创业团队来到这里。

△河北雄安新区中关村科技园

  眼神科技是首批北京中关村服务雄安新区建设签约落地的高科技企业,也是总部落户雄安新区的第一家人工智能企业。落户以来,企业自主研发的“灵娲”AI训练平台和ABIS多模态管理平台,帮助更多智能产业、人工智能技术在雄安应用。

  空气中充满创新的味道,各类资源要素加速聚集。

  中国空天信息和卫星互联网创新联盟正加快组建,空天飞行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挂牌成立,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雄安中心落地;建成全数字道路200余公里,国际互联网数据专业通道正式开通……雄安正成为新时代的创新高地和创业热土。

  这是一座现代化的新城,也是高质量发展的未来之城、活力之城、创造之城。

  新理念 新发展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之前,一次在北京考察时,习近平总书记一番话,说得通透:“来回走动一次,吃一次饭,过去还要喝一次酒,签一个协议,搞一个仪式,然后各干各的,这种浅层次的合作甚至是形式大于内容的合作,解决不了根本问题。”

  10年前的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要求要着力加大对协同发展的推动,自觉打破自家“一亩三分地”的思维定式,抱成团朝着顶层设计的目标一起做。

  一年多之后,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召开,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协调,是区域协同发展战略的理念内核,解决的正是发展不平衡、不均衡的问题。

  在960多万平方公里的辽阔版图上,京津冀协同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成渝区域协同发展、东北全面振兴等重大区域战略渐次拉开。习近平总书记说,“重大区域发展战略是符合我国新时代高质量发展需要的”。

  梳理10年总书记对京津冀的考察,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中国电科产业基础研究院的创新,雄安新区“千年秀林”、北京城市副中心城市绿心森林公园的绿意,天津港、黄骅港的开放,雄安容东片区、天津和平区社区的共享……每到一处,总书记都在看“协调”,都在考察调研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落地和推进。

△2024年2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天津古文化街考察时,同店铺员工和现场群众互动交流。

  协调之于京津冀,并不是一场简单的“迎来送往”,而是在经济、文化、民生、生态、体制机制等多方面齐心协力一起向前。

  10年来,三地共推出5批、203项“同事同标”政务服务事项,在涉企经营、交通运输、工程建设、民生保障等重点领域,实现无差别受理和同标准办理。社会保险转移接续、养老待遇资格认证等领域不断深化合作,跨省通勤告别“人在囧途”,京津城际、京唐城际、定制快巴为通勤群众的生活提质提速……

△2023年12月18日,天津至北京大兴国际机场铁路(简称津兴城际铁路)正式开通运营。

  “‘双城记’我点的是两组地方,京津双城,成渝双城。京津城际列车一天有多少班?”今年2月,农历龙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天津考察。

  “142对。”

  “轨道上的京津冀正在形成。”总书记很欣慰,他寄语天津,“在公共服务上要加强共建共享,在社会治理上要强化同城效应。”“要加强与北京的科技创新协同和产业体系融合,合力建设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

  扎根京津冀协同发展沃土,日资企业SMC将研发留在北京经开区,生产配套功能逐步延伸至天津北辰,河北沧州、唐山等地,实现生产效率和成本“一升一降”;一家总部在北京的央企与河北邯郸合作研发,实现碲化镉薄膜发电玻璃“中国智造”,去年将光电转换效率提高到17.26%,创造我国大面积碲化镉光电转换效率新纪录。三地加大产业创新协作力度,北京“开花”、津冀“结果”的故事频繁上演。

  10年协同,赢得了一个多方共赢的新局面:北京从“大而全”转向“高精尖”,天津以“引得来”巩固“发展好”,河北用“接得住”实现“升级跳”……“北京疏解、津冀承接,京津研发、河北转化”的协作链条日渐清晰。

  新征程 新使命

△2月22日,“2024年全国消费促进月暨京津冀消费季”启动。

  2月22日,“2024年全国消费促进月暨京津冀消费季”在北京启动。为发挥好北京、天津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带动作用,纵深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京津冀三地再度携手打造消费季,积极助力消费市场活力满满。

  热气腾腾的消费季,是京津冀良好发展态势的一个缩影。

  继“经济增长的发动机”“新型城镇化的探路者”“改革开放的试验田”之后,京津冀又被党中央赋予引领全国高质量发展三大动力源之一的重要使命。

  新征程上,京津冀协同发展如何不断迈上新台阶?

  带着这样的思考,2023年的初夏,习近平总书记第10次踏上燕赵大地。

△2023年5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沧州黄骅市旧城镇仙庄片区旱碱地麦田同种植户、农技专家亲切交流。

  第一天的行程里,总书记在沧州看了一片麦田和一个港口,思索的是粮食安全和能源安全。

  黄骅旧城镇仙庄片区的一片盐碱地里,微风轻拂,麦浪翻滚。望着广袤的田野,总书记思虑深远:“全国有15亿亩盐碱地,其中适宜种植粮食的5亿亩,如果能开发利用,对于扩大我国耕地面积、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大意义。”

  黄骅港是国家西煤东运、北煤南运重要枢纽港口。总书记在河北省港口布局图前驻足良久:“我国煤炭产区主要在北部、西部,消费又集中在东部、南部,煤炭的长距离调配运输一直是个重要问题。从陆运到海运,黄骅港这样的能源港口承担着重要使命。”

  港口,是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从北至南,河北省的秦皇岛港、京唐港、曹妃甸港和黄骅港依次排开,犹如海岸线上的四颗明珠。河北将港口资源整合重组成立河北港口集团,形成握指成拳的集合效应。

  握指成拳,也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生动写照。作为我国经济最具活力、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地区之一,三地拥有大量高端研究人才,创新基础扎实、实力雄厚。

  在石家庄,习近平总书记先后来到中国电科产业基础研究院、石家庄市国际生物医药园,与大量高端研究人才和创新型企业代表交流。总书记说:“推进现代化建设,要靠科技强国、产业强国。科技强国,离不开一个个科技尖兵、科技方阵。”“要加强自主创新,把这个产业发展的命脉牢牢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

  在随后召开的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对这项重大国家战略寄予厚望,“努力使京津冀成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先行区、示范区”。

  殷殷嘱托,化成沉甸甸的10万亿元成绩单,化作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2023年京津冀三地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2013年相比,年均分别增长7.2%、6.9%和8%,三地城乡居民收入比值较2013年分别缩小0.23、0.09和0.31。

  时序更替,使命更坚,但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永远都没有变——

  “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最终要体现到增进人民福祉、促进共同富裕上。”

  监制丨耿志民

  制片人丨兴来

  主编丨宁黎黎

  执笔丨杨彩云

  视觉丨江雨航

【编辑:曹子健】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李强会见缅甸领导人敏昂莱

不是河南人,为啥来河南?常有人这么问全国人大代表、郑州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李蓬。2022年6月,她受聘郑州大学校长。她告诉记者,自己在1年多的工作中真切感受到河南已形成“尊才、惜才、爱才”的“气候”,同时也注意到中西部高等教育发展不充分,且面临人才“引不来”“留不住”的困境。

(第七届进博会)台企深掘进博机遇:“回头客”续前缘 “头回客”觅新机

不仅如此,在利用文化资源为产业发展注入活力的同时,中国人寿也借助丹江口水源地的文化渊源,进行文化“引商”,更好赋能当地产业发展。据介绍,在帮助丹江口招商引资时,中国人寿选派丹江口市挂职帮扶干部发挥企业思维特点,通过向外地企业,特别是京津冀地区的企业,讲述丹江口人民守水护水的奉献精神,更好打动企业,同时大力“扬长”,把丹江口的水资源、茶资源、柑橘资源等优势讲清楚,吸引企业来丹江口投资建厂,2022年牵线搭桥吸引北京北冰洋在丹江口打造一轻食品(丹江口)产业园,龙头企业带动作用显著,带动华润怡宝、燕京啤酒等陆续投资丹江口,助力丹江口向高质量“水都”发展。

湖北武汉:“江南牡丹第一园”牡丹花会开幕

海太长江隧道工程共分为4个标段,分别位于长江南北两侧,目前各标段按照各自工程进度,正有序进行土方开挖、主体结构施工、盾构机制造等。

平陆运河企石枢纽船闸闸室首块输水廊道封顶

广州穗港智造合作区内,200多家港资企业聚集,“广州制造+香港服务”打开了两地产业深度合作的无限空间;中新广州知识城里,粤港澳知识产权要素融通发展,生物医药、集成电路等领域的创新成果不断涌现;粤港澳大湾区青年创新创业基地中,一个个服务港澳台青年创新创业的载体,托举港澳青年逐梦大湾区……

道中华丨西盟是座欣欣向荣的城市

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湖南长沙,走进巴斯夫杉杉电池材料有限公司,了解当地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等情况。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